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检查
主要采用超声及UBM检查。
1、经典恶性青光眼发作前的临床特点
(1)双眼具有眼前节狭小的解剖特点:中央前房深度常少于1.6mm或1.8mm;尤其双眼中央前房深度不对称,较浅眼的眼压也较高,且更易发生逆药性反应;晶状体较厚和位置相对前位(Lowe系数常低于0.18);眼轴较短。
(2)超声生物显微镜(UBM)检查:显示患眼的睫状体较厚、较前位(贴近周边虹膜),但也许正常,虹膜-晶状体隔前移,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的距离(睫状环)较小。
2、经典恶性青光眼发作时的早期特点
UBM检查发现虹膜-晶状体隔极度前移,虹膜从根部到瞳孔缘均与角膜内皮相贴,睫状突非常接近晶状体赤道部或仅有裂隙状距离,后房消失,睫状体水肿增厚,睫状突前旋并顶靠着周边虹膜。
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检查诊断
典型的(传统的)恶性青光眼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考虑:发生于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;行周边虹膜切除或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升高;前房普遍变浅或消失;有明显的晶状体虹膜隔前移,用缩瞳药治疗会使病情恶化;用散瞳睫状肌麻痹药可缓解病情恶化;前房开放房角眼压下降。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为双眼病,在同样诱因下,对侧眼也将发生恶性青光眼,对侧未发病眼滴缩瞳药后前房变浅,眼压升高即可确定诊断。
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检查治疗
恶性青光眼一旦确诊,实行一般抗青光眼手术往往无效,并有招致病情恶化的危险;滴缩瞳药不能降压反而引起眼压升高。局部滴散瞳睫状肌麻痹药,全身用高渗剂及碳酸酐酶抑制药是治疗本症的基础,局部及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是对本症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。